舞台不同视点产生的造型差异
- 2024-05-04 22:19:27
- 207
- 泰州市梦鑫舞台设备有限公司
我们已经知道,舞台剧和电视剧在视觉形式上都是用比例相近的视窗来表现,不同的是前者具有三维空间效果,后者则仅有二维平面效果。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看电视时,无论在哪个位置观看都不会改变画面的表现效果(仅有透视崎变),但是,观看舞台节目时,由于其三维空间的特点,在台下变换位置观看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如人物背景、面部表情等)。
观众厅不同位置相对舞台有着不同的视点,就是说,不同区域观众的视点观看同一对象时,会产生不同的视觉造型差异,站在舞台台口左侧的主持人在面光和左侧追光照射下,A、B、C三个区域的观众观看到的效果显然以A区的最好。但是如果左侧追光关闭,右侧追光打过来,情况将发生改变,画面效果B区、C区得到改善,A区变差。在此顺便提一下人物与灯光的位置关系,当灯光在水平的位置上围绕被摄人物转动时,鼻影就会斜着扩大,在离光远的那边形成较强的造型,而受光的那一边则往往丧失细致的轮廓,而离光远的那只眼睛的眼角上阴影增大,因为鼻影横过了它,在这个过程中脸部受光的那边加强副光的增加,冲散阴影部份,灯光常用的前侧光(交叉光)位置一般是在水平45°/垂直45°,在这个位置上鼻子和眉毛的阴影同面颊的阴影相连在离光远的一边脸上形成一道三角光,无可否认,在正常情况下都加一些副光(辅助光)使画面更为柔和,但是灯光设计必须考虑与人物造型有无冲突,如果剧情需要大反差的效果,那么就不必加副光来补充,以免适得其反。在这里,右侧追光暂时做了主光,即使俩个追光都打上演员,也由于距离和角度的原因,从造型的角度来说,都会得到上述结果。
所以,我们在进行舞台剧拍摄时,通常采用多机位(EFP)拍摄,也就是多视点分布机位,以适应剧情需要和舞台灯光造型的需要。尽量让每一台机位都能代表所在区域的观众的视点。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要讨论的灯光位置切换下的拍摄机位的对应切换。
- 上一篇:论舞台剧拍摄中的灯光造型
- 下一篇:没有了!